在與孩子相處時,很多家長總是會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有時候,吼孩子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其結果往往是把育兒這件事,給搞砸了。
不僅孩子沒有教育好,還會嚴重影響親子關系。
在后臺,經常會收到不少爸媽關于家庭情緒方面的留言:
有媽媽說:
“因為自己經常發脾氣,后來發現兒子現在也喜歡大吼大叫,希望現在自己改變還來得及?!?/p>
也有媽媽說:
“非常不想發脾氣,但是說啥啥不聽,不吼真不管用啊,有沒有好方法推薦?”
我特別理解媽媽們的心情,即使知道發脾氣不好,但是當脾氣上來的時候,根本就控制不住。
特別是看見孩子各種磨磨蹭蹭、不聽話…各種各樣的問題,隨時都能瞬間點燃你的暴脾氣。
道理是這個道理,父母的出發點也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我們采取怒吼、威脅、甚至暴打的方式,也實實在在地對孩子造成了壓迫。
孩子表面上可能順從你,但是他的內心肯定一百個不愿意。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怎樣不發火,也能教育好孩子:
“表揚”的方式適合大多數孩子。
具體方式:
每天早晨都在洗手臺的鏡子上,或者孩子的飯桌上貼一張粉色愛心形的便利貼。
剛開始寫的是:親愛的寶貝媽媽愛你、你是我的心肝、你是我手心里的寶貝……一些愛的表白。
對于不習慣愛的表達的家庭,孩子剛開始可能會有些吃驚,覺得不適應,但是不要放棄,其實她/他的心里很受用。
所以重點來了,千萬不要在愛心貼上向孩子提任何要求,或寫希望你怎么做更好之類的話,也不能干巴巴的寫你真棒。
要多寫一些孩子具體的優點,比如寫昨天主動收拾東西、幫媽媽洗碗等等一些具體事例,再加上真誠鼓勵的話語。
這有個很大的好處,為了能夠寫得真實一點,你每天都必須睜大眼睛尋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且要把它牢牢記在心里。
而在以前,你可能只關注她做的不好的地方。
有句話說:“你心里有什么,你看見的就是什么?!?/p>
當你看到孩子各種各樣的優點時,暴脾氣也因為溫暖而治愈了。
而孩子也因為你的鼓勵做的越來越好,親子關系因此而更加和諧。
有一類媽媽,口頭禪就是“我為你犧牲了這么多,你不聽話對的起誰......”
在媽媽心里,自己是委屈的,這種委屈和不滿,一旦遇到小事情諸如孩子不聽話可能就點燃了。
Papi醬曾在一次采訪中說:
我們這代孩子,從小聽得最多的就是:“我一切都是為了你而活?!薄鞍职謰寢屧义佡u鐵也要如何如何?!薄叭绻敵醪皇菫榱四?,我們會怎樣怎樣?!?/p>
長此以往,媽媽不開心,孩子也不開心。
覺得自己好像成了媽媽的負擔,媽媽所有不開心都是自己造成的。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曾經說過:
“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p>
所以即使已經成為父母,即使已經人近中年,也不要忘了取悅自己。
哪怕給自己燒一頓愛吃的飯菜,而不是頓頓照顧家人的喜好;哪怕獨自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出去散步、旅游、看電影,而不是走到哪都拖家帶口;哪怕獎勵個自己心儀已久的口紅,而不是算算孩子的興趣班又狠心刪除購物車。
即使獨自一人在家泡杯茶、看本書、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也一樣可以使自己身心放松、幸福感倍增。
你心情愉悅了,自然會用更加積極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挑刺。
每個人都有脾氣,哪怕你已經修煉的很好了,盡量不沖孩子發脾氣,但是仍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將你打回原型。
所以為了鞏固得來不易的成果,我們每天晚上都要靜下心來總結一天的生活。
反思今天有沒有對孩子發脾氣?為什么發脾氣?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會不會有更好的方法處理?
同時積極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聽取孩子對于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能夠控制情緒是父母成熟的標志,也是一生都要學習的課題。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曾經說過:
“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控制和排解這12秒?!?/p>
一旦父母被壞情緒控制,在孩子眼中就變成了讓人害怕的惡魔。
當孩子做錯事、受了委屈后,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關愛和傾聽。
孩子只有把內心的負面情緒倒出來后,才能裝得下你的良言和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