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車將不用司機駕駛,日常生活將由機器人打理,人類也不會完全死去,可以將意識傳輸到虛擬世界當中?!?/p>
我們可以發現,在那些描述未來世界的電影里,都離不開科技發展的身影。
看似夢幻無法實現的世界,并不代表真的實現不了,回過頭來,30年前我們能預料到買任何東西將不用再去找實體店,某寶,某團統統幫你搞定,出門花錢將不用再帶錢包,某支付軟件一鍵幫你搞定。
這些在過去看似無法實現的事情,現如今都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科幻很有可能變為現實。
面對科技主宰的未來世界,傳統教育模式顯得捉襟見肘。太多的條條框框,加上應試教育的模式,使得孩子們只能學習固有的知識,這樣也就抑制了孩子們想象力的發揮,而且,所學的知識實用性偏弱,很多孩子不會靈活運用。
但我們都知道,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有大膽想象,才能有方向去實現,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沒有了拘束,孩子們可以自由發揮,這樣才能創造出屬于他們的未來世界。
現如今已經成為趨勢的機器人教育就在鼓勵孩子們把想象力轉化為創造力。
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創新創造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而不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其實哪怕是藝術類教育,也絕對不是培養想象力,畢加索的那些名畫也是基于對現實的深刻觀察理解的,或者真正經典的東西都是“來源于現實,高于現實”的。
機器人教育涉獵廣泛、新奇有趣、有恰當的挑戰性、有足夠的延伸性;老師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會激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而不是限定其創造;好的教學理念、體系可以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學得越深,在進行創造前,就需要越多的基礎學習,不然很多想法是沒法實現出來的,比如三歲的孩子去學簡單的積木搭建,基本上不需要學習什么基礎知識,直接跟著老師的引導,然后進行創造就好,但是小學的學生去機器人班,就要先學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這一段時間給予的創造空間確實有限,但是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后,就可以引導其更獨立的思考創造了。
未來的職業環境將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改變會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測,我們將步入以幸福與自我實現為核心的職業生涯。
我們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那么我們當下對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夠讓他們勝任這么一個理性減退、概念增加,專業、行業、職業都迅速變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嗎?